開國大典前夜,他在國旗旗桿下守護
作者:信息來源:中國政協文史館發布日期:2022-08-05訪問次數:字號:[大中小]
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,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舉行,毛主席親手按下電動升旗按鈕,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,定格了意義非凡的歷史瞬間。
今年國慶檔獻禮影片《我和我的祖國》上映后,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熱議。其中,《前夜》片段再現了開國大典之前,天安門廣場旗桿設計者林治遠(黃渤飾)等人爭分奪秒、克服重重困難,保障第一面五星紅旗順利升起的場景。
本文講述了這段激動人心的歷史。
▲視頻來源:中央檔案館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原始影像》
1949年初的天安門廣場并不像現在這般開闊整潔,廣場前面的道路一半是瀝青路,一半是石板路,路面高低不平,多處積水,紅墻根兒下滿處垃圾。
▲新中國成立前的天安門廣場
1949年8月中旬,為保證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順利舉行,由北平市建設局負責對天安門廣場進行整修。整修工作之一便是修建開國大典升國旗使用的旗桿。
國旗旗桿的設計工作由建設局企劃室主任林治遠承擔,旗桿臺座由建設局文物整理工程處和工程師華南圭(建國初期,曾任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總工程師)共同設計,旗桿和臺座工程由永茂建筑公司承作。
旗桿全高22.5米,采用鋼管制作,升降裝置按兩套設計安裝,一套是電動裝置,一套是手動裝置,電動裝置一旦失靈或停電時,則使用手動裝置。
9月28日,旗桿和臺座安裝完成以后,由解放軍晝夜守衛。當天,進行國旗(用紅旗代替)升降試驗,試驗結果良好。但是,林治遠仍然不放心。次日晚,他要求再試驗,經試驗依然是升降靈活。當時尚未接到開國大典的具體舉行時間,估計是在10月1日上午舉行。
9月30日下午,建設局得到通知,開國大典定在10月1日下午3點舉行。
當晚,林治遠與建設局相關領導到天安門檢查旗桿的升降裝置。當時還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問題:紅旗升至半截突然停住,用手動方法既不能上升,又不能下降。由于旗桿很高,又是夜間,看不清旗桿頂上的情況,當時估計是滑輪卡住了掛旗的繩子。
林治遠事后回憶說,發生了這樣的情況,他很緊張,立刻有站立不住的感覺,同志們立即扶他坐下,馬上派人去找建設局工程總隊的架子工師傅,讓他們排查原因。架子工師傅帶領徒弟們帶上三根杉篙和扎綁繩,來到天安門前,很快在鋼管旗桿旁邊綁縛兩根杉篙,接著又往上綁一根杉篙,讓徒工爬上去檢查,原來是繩子出軌了。他們將脫離滑輪的繩子撥正,為防止繩子再次出軌,在滑輪的上邊纏繞了一些鉛絲,以防掛旗繩外出。隨后再做升降試驗,一切正常。
▲電影《我和我的祖國》劇照,黃渤飾演的林治遠爬上旗桿檢驗升降裝置。
這天夜里,林治遠始終難以入睡。10月1日凌晨4點,他早早來到天安門工程指揮部,希望再做一次國旗升降試驗。他的要求報到天安門警衛處,未經批準,同志們勸解他放寬心,好好休息。
午飯后,局長曹言行、副局長趙鵬飛和林治遠來到旗桿下面等候,想再試試升降裝置的念頭一直纏繞著林治遠,但是警衛人員按規定不允許他靠近旗桿,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坐在旁邊惴惴不安地等待。開始清場時,經警衛部隊首長同意,他們三人留在了旗桿旁邊。
▲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上升起
開國大典宣布開始以后,奏國歌,同時升國旗,全場人員立正向國旗行注目禮,大家都是懷著興奮的心情向國旗敬禮,但是林治遠的精神卻格外緊張,當國旗緩緩升起,順利地完成任務之后,林治遠一下子坐在了地上,旁邊的人趕緊將他扶住坐好,過了很長時間他才站立起來。
本文摘編自《北京文史資料選編》第77輯,北京出版社出版。文章題目、視頻、圖片為編者所加。作者孔慶普,1950年為北京市建設局工作人員,后任北京市市政處總工程師等職。